2025.08.13
升學資訊
活動期間:[2025.08.13 ~
]
114國中會考/數學科/試題解析
114國中會考數學科/素養導向明確,幾何題鑑別度高
今年是108新課綱執行的第四屆會考,數學科的題目數量和出題型式與去年相同,第1題到第23題為單選題,第24、25題為選擇題組,非選擇題(手寫題)為2題。
114會考試卷分析:
今年數學科考題難易度適中,鑑別度佳,且非選擇題相較以往更為友善。
第1~13題大致上以單一能力指標概念為主,需要的計算量不大。第14題開始出現結合生活情境的數學題,考生必須具有「數學概念」和「素養情境」的能力才能作答。此份試卷考題設計相當生活化,符合閱讀素養,連結具體情境和數學概念,體現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。
尤其幾何題都具有相當程度的鑑別度。若目標為A++的考生,整份考卷的單選第20、21、23題將是關鍵,個人認為這幾題對學生而言也是一大考驗;非選擇題(手寫題)的部分則與去年相比,難易度差不多,只要花點時間、耐心,相信應該都可以拿到分數。
整體而言,今年的考題相較以往難度略有下降,但仍具備一定的鑑別度,尤其能清楚區分A+與A++程度的學生。
李熙老師認為往後的會考方向,大致上是理解與應用,看似敘述冗長、複雜的題目,其實只「難在讀懂題目」,若能正確的解讀題目所表示的意思,計算上本身並不困難,只要看懂題目所表達的意思,再將情境轉換成數學的式子,想要在數學科拿高分並不困難。
李熙老師給新一屆考生準備會考的建議:
原則1:精熟基礎計算能力,提升長文讀題能力
想要在數學科拿下高分,計算能力必須紮實,觀念也要清楚。會考題目大多數計算都不會太複雜,通常只須基礎的計算便可解題,重點是要精熟,要快、要準,才能預留多一些時間處理偏難的題目。
提升讀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,李熙老師認為,有些題目文字量大,看似複雜,甚至牽涉到跨領域的知識,但只要讀懂題意,破解之後,所需運用的數學概念通常並不困難。
原則2:從日常生活中,培養數感
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會跟數學息息相關,如購物的折扣、點餐的優惠、時事所發生的情境等,都可以讓孩子們培養數感。
原則3:透過平時的練習,增進邏輯能力
很多同學往往只會透過刷題來提升自己的能力,不會的題目看完解析、聽完老師講解後,只會模仿或背題型。這樣對於應付學校的段考或許足夠,但遇到大考時往往難以拿高分。因此同學切勿只求答案,卻忽略了解題過程,平常不會的題目,一定要先搞懂題意,知道題目在問什麼,再思考解析為什麼要這樣列式,在這過程中一定要養成「為了什麼而求什麼」的習慣。
115年會考趨勢:強化素養導向以及結合日常生活常遇到的情境
以前四屆108課綱教育會考的方向分析,不僅有評量重要概念的「學科基本題」,也有結合日常生活情境的「生活情境題」。在這些生活情境的試題中,因為題幹敘述中會提供較多的資訊,考生必須解讀題目資訊來探究相關議題。為避免部分篇幅較長的試題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,各科將視情況調降試題本題數,但試卷整體難度仍將維持在難易適中的水平。
而生活中的數學素養依然是數學科試卷命題的方向,學生需要有連結具體情境和數學概念的能力,同時在數學情境中,也需要活用數學知識與概念來解題。
今年是108新課綱執行的第四屆會考,數學科的題目數量和出題型式與去年相同,第1題到第23題為單選題,第24、25題為選擇題組,非選擇題(手寫題)為2題。
114會考試卷分析:
今年數學科考題難易度適中,鑑別度佳,且非選擇題相較以往更為友善。
第1~13題大致上以單一能力指標概念為主,需要的計算量不大。第14題開始出現結合生活情境的數學題,考生必須具有「數學概念」和「素養情境」的能力才能作答。此份試卷考題設計相當生活化,符合閱讀素養,連結具體情境和數學概念,體現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。
尤其幾何題都具有相當程度的鑑別度。若目標為A++的考生,整份考卷的單選第20、21、23題將是關鍵,個人認為這幾題對學生而言也是一大考驗;非選擇題(手寫題)的部分則與去年相比,難易度差不多,只要花點時間、耐心,相信應該都可以拿到分數。
整體而言,今年的考題相較以往難度略有下降,但仍具備一定的鑑別度,尤其能清楚區分A+與A++程度的學生。
李熙老師認為往後的會考方向,大致上是理解與應用,看似敘述冗長、複雜的題目,其實只「難在讀懂題目」,若能正確的解讀題目所表示的意思,計算上本身並不困難,只要看懂題目所表達的意思,再將情境轉換成數學的式子,想要在數學科拿高分並不困難。
李熙老師給新一屆考生準備會考的建議:
原則1:精熟基礎計算能力,提升長文讀題能力
想要在數學科拿下高分,計算能力必須紮實,觀念也要清楚。會考題目大多數計算都不會太複雜,通常只須基礎的計算便可解題,重點是要精熟,要快、要準,才能預留多一些時間處理偏難的題目。
提升讀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,李熙老師認為,有些題目文字量大,看似複雜,甚至牽涉到跨領域的知識,但只要讀懂題意,破解之後,所需運用的數學概念通常並不困難。
原則2:從日常生活中,培養數感
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會跟數學息息相關,如購物的折扣、點餐的優惠、時事所發生的情境等,都可以讓孩子們培養數感。
原則3:透過平時的練習,增進邏輯能力
很多同學往往只會透過刷題來提升自己的能力,不會的題目看完解析、聽完老師講解後,只會模仿或背題型。這樣對於應付學校的段考或許足夠,但遇到大考時往往難以拿高分。因此同學切勿只求答案,卻忽略了解題過程,平常不會的題目,一定要先搞懂題意,知道題目在問什麼,再思考解析為什麼要這樣列式,在這過程中一定要養成「為了什麼而求什麼」的習慣。
115年會考趨勢:強化素養導向以及結合日常生活常遇到的情境
以前四屆108課綱教育會考的方向分析,不僅有評量重要概念的「學科基本題」,也有結合日常生活情境的「生活情境題」。在這些生活情境的試題中,因為題幹敘述中會提供較多的資訊,考生必須解讀題目資訊來探究相關議題。為避免部分篇幅較長的試題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,各科將視情況調降試題本題數,但試卷整體難度仍將維持在難易適中的水平。
而生活中的數學素養依然是數學科試卷命題的方向,學生需要有連結具體情境和數學概念的能力,同時在數學情境中,也需要活用數學知識與概念來解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