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8.19
升學資訊
活動期間:[2025.08.19 ~ ]

114國中會考/自然科/試題解析

114會考自然科/圖表佔比高 情境生活化 資訊判讀、實驗分析能力要重視
【生物】李鴻老師、【理化】趙天豪老師、【地球科學】張羽老師/力宇教育

  親愛的國三同學,明年就是你們迎戰會考的時候了!隨著108課綱的實施,會考的命題方式也在不斷變化,同學們是否了解考題趨勢呢?力宇教育特別邀請三位專業師資來帶領同學解析114會考,並分享準備方向,幫助同學們提早準備,更有信心迎接挑戰!

◆◆◆◆生物◆◆◆◆

  李鴻老師分析,114年會考自然科的生物部分,整體難度維持在「中等偏上」的水準,命題方向延續108課綱強調的「素養導向」與「統整能力」,題目包括題意分析、結合實驗與資料判讀,具有一定的鑑別度。本次試題加重學生對於「資訊分析」與「實驗思維」的能力要求,例如題組「出血時間檢查」,是典型的「資料推理+生理機制」整合題。

  若生物科僅使用背誦的方式準備考試,在今年的題型設計下會面臨較大挑戰。但對於能理解各章重點,並具備基本閱讀圖表、推論與跨概念整合能力的學生而言,比較能有效辨識訊息,並根據邏輯作答。

  因此,未來想在生物科拿高分的關鍵,仍需回歸到對基礎概念的深入理解、了解課程實驗的原理與生活應用能力的養成,再透過多樣化題型的練習來建立「從情境抓概念」的能力。即使未來題目形式不斷創新,也能穩定發揮,取得理想成績。

★114會考生物科的難度在中等偏上,李鴻老師精選出難度較高的題目,引導學生熟悉會考題的難度和得分關鍵。現在就點開影片,跟著李鴻老師一起剖析114會考題吧!



 

◆◆◆◆理化◆◆◆◆
  趙天豪老師為同學們整理114會考的出題趨勢如下:

  綜觀114年會考自然科的總出題數為50題,出題方向中超過八成的題目是圖形、表格搭配文字的方式呈現。理化科的出題比例至少占一半,但今年理化計算題有4題,與過去的2題相比有增加的趨勢。理化出題的題數則略微下降,探究其原因,是實驗題選用素材造成的計算差異。此外,今年選用的生活情境題,如端午節「立蛋」、防止兒童誤吞塗「苯甲地那銨」以及單車發電烤吐司等,都十分貼近日常生活。

  108課綱施行之後,會考題型的變化,已經從過去的「算一算」,變成現在的「想一想」。具代表性的題目除了有113年第29題的雙變因考題,包含時間與溫度造成餘氯量的改變;還有114年第41題液化氫燃料的比較。上述考題都需要學生先判讀、理解題目文字、圖形、表格的訊息,再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中的經驗,最後綜合分析、比較各答案間的差異,才能得到完美的分數。

★想知道更多關於114會考的解題技巧嗎?快點開下列影片和趙天豪老師一起解惑吧!


 

◆◆◆◆地球科學◆◆◆◆
  張羽老師對近年會考自然科題目占比進行分析,指出地球科學仍是自然科投報率最高的科目。而114自然會考整體難度稍稍提升,需要小心應答。除了難題解疑,張羽老師更準備了實用的備考建議,幫助同學們在準備上更有方向!

1. 建立「概念圖 + 推理訓練」雙軌學習
 • 用概念整理圖快速掌握太陽系、月相、板塊、天氣系統等大架構。
 • 加強「從圖判現象」→「解釋原因」→「預測變化」的能力。
2. 主動練習「科學探究與實作」題型
 • 常見探究情境如:地震探測、日照變化、月相觀察、鋒面判讀。
 • 學生應練習看圖+題幹+推理的節奏。
3. 必備的圖形題型速解訓練
 • 提供如「月相位置亮面圖」、「天氣圖與風向圖」快速判讀技巧。
4. 結合真實情境與課本所學
 • 結合颱風來襲、地震測報、GPS應用、衛星雲圖判讀等題型。
 • 配合最新時事(如災害或天象)出現的應用型題目。

  由114年會考地科的出題趨勢清楚顯示:純記憶型考題已不再是主流。未來重點在能否看圖說出現象、用科學解釋觀察結果,並做出合理推論與選擇。把科學當成工具,而不是死背知識,轉向以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為核心的訓練路徑。

★除了詳細的準備方向,影片內還有難題講解和考點分析,相信同學在觀看後一定會有所收穫。快點開影片,跟著張羽老師抓住會考趨勢,迎戰115會考!